随着1月17日美凯龙成功上市,沪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1400家。深市方面,截至1月18日,共有2095家上市公司。
借力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不断做强做大。而监管层对于符合要求的、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一直以来都是予以支持的。比如,将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创新制度安排,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经济新产业的支持力度。
也正是因为政策的大力支持,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主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大幅攀升,形成了较为显著的聚集效应,更多的优质企业享受到了资本市场的便利。同时,越来越多的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聚集资本市场,为资本市场更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正能量。
上市公司数量大幅提升,质量不容忽视。对此,中国证监会完善股票发审委制度,坚持选聘、运行、监察相分离,提高透明度。严把审核质量关,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防止“病从口入”。
严格把关的目的是让更多符合要求的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这一点,早已经有所体现:IPO申请审核否决率大幅提升。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发审委已经审核了24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12家获得通过,10家被否,2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不包括取消审核的公司)仅为50%。
另外,从新增加的上市公司来看,2016年以来呈现出与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高度契合的鲜明特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创意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规模大幅攀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板块聚集效应。
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新上市的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八成。这些企业研发投入大,技术领先,很多属于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依靠创新发展实现内生增长,为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出了重要贡献。大量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较大程度反映了中国经济创新驱动的发展趋势,契合了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
对于这些企业,沪深交易所也是非常支持。上交所表示,今后要积极吸引和服务持续盈利能力强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企业、新经济企业、高技术企业等三类“新蓝筹”企业;深交所表示,要优化深市多层次板块体系,全面深化市场改革,更好服务创业创新,更好支持新经济发展,推动更多优质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