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出现改善趋势。这从最新公布的上市银行2017年半年报中可窥一斑。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在已披露半年报的17家上市银行中,有1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下降。
银行业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最明显的变化是,折射银行不良资产趋势的先行指标——关注类贷款占比及迁徙率、逾期贷款占比、不良贷款生成率等,均不同程度地改善。对于这些指标的变化,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在经济运行企稳和银行风控加强的大背景下,银行不良贷款增速放缓乃至不良率下降,将是大势所趋。
“不良”普遍下降
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银行不良贷款率在一季度企稳的基础上,呈现出向好的态势。综合各银行的半年报来看,降幅较大的既有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大型股份制银行,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0.04个百分点至1.71%、1.65%;也有吴江银行、无锡银行等个别中小银行。
“从数据来看,银行在今年上半年的资产规模增速高于不良贷款增速,使得不良贷款率有所稀释,这是不良率有所好转的原因之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一语道破原因。她告诉记者,随着宏观经济的阶段性企稳,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有所好转,同时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压力在前几年得到充分释放,叠加银行明显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和风险管控力度,更加注重贷款的行业投向,促使整体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
这与一些银行积极处置不良贷款不无关系,而在这一过程中,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至关重要。以平安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该行收回不良资产总额44.01亿元,同比增长66.52%;同时,加快不良贷款核销,上半年处置不良贷款188.90亿元,同比增幅73.18%。这主要得益于平安银行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处置问题资产,包括对资产质量压力较大的经营单位集中管理,实施差异化考核机制,并成立专门的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等。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是不良率在短期内能否降低的直接影响因素。”评级机构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指出,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打包出售给金融资产公司等多种方式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力度和效率,对控制商业银行不良率上行有着直接的影响。
积极处置不良资产的同时,大部分银行也在通过加大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来增强风险抵御的能力。记者梳理发现,在目前已公布半年报的银行中,有近八成比例的银行提升了拨备率。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24.69%,较上年末上升44.6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84%,较上年末上升0.47个百分点。
关键指标走好
不良贷款未来改善可期
通常银行信贷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级管理,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其中后三类为不良贷款。而“关注类”作为进入不良贷款的最后防线,其变化是研判不良走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从已公布半年报的银行来看,部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占比均出现明显下降。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51.93亿元,占比2.30%,比上年末下降0.35个百分点。招商银行的关注类零售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6.91%,其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
其中,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作为反映关注类贷款最终有多少转化为不良贷款的重要指标,也在上半年显著减少。在已公布该项指标的11家银行中,有9家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无锡银行从去年末的72.21%下降至今年6月底的15.4%,南京银行则较去年末大幅削减29.23个百分点。
此外,衡量资产质量的另一大重要因素——逾期贷款及其占比也出现下降。交通银行的逾期贷款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实现“两逾双降”。截至6月末,该行逾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60.26亿元,其占比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38.59亿元,占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受多方面因素改善的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生成得以趋缓。招商银行上半年累计新生成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减少140.64亿元,降幅达45.85%,不良贷款生成率1.06%,较上年末下降1.18个百分点,一、二季度累计不良生成率均低于上年同期。
从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变化来看,业内人士预计,银行不良资产情况将逐步改善。“不良贷款的整体形势向好,去年至今,不良贷款率连续三个季度持平,不良贷款占比和逾期类贷款占比之间的剪刀差不再扩大,关注类贷款占比也逐步下降,这些数据都显示出:未来新增不良贷款有可能进一步向好。”赵亚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