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钱一紧,我们就遭殃。现在的委外规模都不大,能过两亿元就不错了。今年我们公司的排名可能会下滑好几位。”华南一家基金公司人士春节刚过就对公司全年的业绩深表忧虑。在同业市场资金面趋紧、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中小银行面临“资金荒”风险,公募基金委外业务随之受到波及。同时,监管部门可能加大对委外定制基金的监管力度,相关业务可能出现调整。?xml:namespace>
中小银行承压
近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和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均有所上调。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一季度评估时开始将表外理财纳入MPA的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此外,业内预计同业存单可能纳入同业负债监管范围。
业内人士认为,多项政策性利率上调,表明央行意在通过价格机制收紧同业市场资金面,加快债市去杠杆。中信建投研究报告认为,央行释放同业资金紧张的信号,会带来短期资金利率回升。
2015年以来,众多中小银行大力拓展同业存单、表外理财等业务,负债端激进扩张,资产端则通过大规模委外等“影子银行”业务实现“出表”。中小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扩张导致包括委外和资产管理在内的金融投资类资产爆发式增长。据国泰君安统计,去年底中小银行股权和其他投资规模达16.6万亿元,同比增长65%,去年新增超过6.5万亿元。与之相比,去年底大型银行的股权和其他投资规模为4.6万亿元,去年新增不到2万亿元。中小银行总资产规模全行业占比在40%左右,但同业存单发行占比达88%,同业存单在中小银行新增负债来源中占30%-40%。如今,面对政策和市场的调整,中小银行同业负债与资产缩表的调整压力较大型银行大。
公募委外收缩
中小银行面临“资金荒”风险。国泰君安分析师覃汉和高国华表示,一旦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监管,部分银行需压缩同业负债资产,减少同业融资,被迫赎回理财、存单、委外等,资金市场的紧缩预期和收紧趋势将延续。在变相“加息”后,中小银行同业负债成本可能上升,再融资风险增加,“激进扩张同业+大规模委外”的资管模式可能全面退潮。
存量委外业务方面,银行委外存在到期后续作的压力。据国泰君安统计,去年12月至今年一季度,广义基金在债市净增持逾2.25万亿元,到期规模巨大,资金续作有不确定性。同时,信用债存在流动性和被动赎回的卖出压力,估值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甚至超调。
增量委外业务方面,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委外业务的增速必将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利率上行会加速去杠杆,加大负债成本,银行负债管理压力加大,主动负债意愿降低,进而减少可投资规模,加上去年委外整体收益不理想,银行主动寻求委外的意愿降低。
深圳一家中型银行资管人士表示,其所在银行资金十分紧张。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机构获悉,多家中小银行已暂缓原定的委外业务。多家基金公司相关人士确认,自己所在公司的委外业务目前陷入困局,主要是因为中小银行情况的变化。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当前中小银行的委外定制产品出现规模偏小的现象。其所在公司原计划今年将拓展中小银行委外业务作为工作重心,现在改口说要均衡发展,FOF(基金中的基金)、量化产品、“固收+打新”都成为工作重点。
新产品审批料趋严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去年成立的基金产品中,机构定制类产品在数量和首募规模上均占据“半壁江山”。多家后来居上的基金公司正是凭借委外业务实现行业规模排名“多级跳”。
去年底业内人士曾乐观预计,由于银行的投资需求高涨,今年公募委外增长会延续去年的势头。目前情况发生变化,除银行资金面收紧外,预计监管部门对委外定制基金产品的审批将更严格。
去年底,有基金公司接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意见,暂停新产品上报。春节后,这些基金公司恢复上报新产品。虽然监管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委外定制产品不能上报,但相关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即使是上报了也不会批。目前基金公司委外定制产品申报仍处于停滞状态,开展委外业务只能依靠存量“壳”资源,即之前已通过审批但尚未发行的基金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委外定制基金产品申报如果重启,预计审批程序将更严格,今年新发行的此类产品数量将较去年大幅减少。
从投资去向来看,委外资金不局限于债市投资,有的青睐“固收+打新”,有的直接进行权益类投资。“我们旗下好几只量化基金都承接了委外资金。”华南某基金公司量化业务负责人表示,“中小银行和大银行的资金都有,预计今年委外投资权益类市场的占比会比去年上升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