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正在加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机构话语权此消彼长 市场风格顺势而变
时间:2016-12-19 作者:朱茵 来源:中国证券报

资本市场从来不缺“大佬”,不同的“大佬”对于市场的影响大相径庭。近期部分险资的激进做法受到规范。银行委外规模高高在上,其进退腾挪牵动债市神经。产业资本正在崛起,对于市场的边际影响日益明显。

  

机构结构生变

  

中国结算的统计显示,近年特殊机构投资者的分布中,证券公司的开户数变化不大,但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公司专户、保险公司、信托等开户数量增长明显,尤其是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在20152016年均呈几何级数增长。2015年以来,证券投资基金开户数增长接近7倍,保险公司开户数从不到2000户增长至4381户。

  

Wind资讯统计,专业机构投资者按账户主体类别分为QFII、保险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自营)、企业年金、券商自营、券商集合理财、社保基金、信托公司、阳光私募、银行等12个类别。从结构变化来看,在专业投资者中,公募基金持股市值规模占比一度超过80%,但从2010年以来呈快速下降态势;保险公司占比快速上升,并在2015年三季度末超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规模在今年10月超越公募;社保基金、QFII和券商集合理财的规模也有明显增长;券商自营规模占比明显下降。

  

在当前A股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中,作为产业资本代表的一般法人占比达58.4%2006年以来,一般法人占比上升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限售股解禁。同时,近年A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火热,一般法人是重要配售对象。

  

投资风格各异

  

不同市场主力机构的投资理念与操作手法各异。随着公募基金的崛起,市场风格改变,公募基金引领市场风向并在2006年至2007年的牛市中获利丰厚。2010年以来,私募基金、基金专户理财、券商资管等吸引了大量资金。它们追求绝对收益,精选个股重于行业配置,市场风格随之发生转变。近两年,在“资产荒”的压力下,大量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如保险资金、银行委外进入权益类投资,它们低风险、低回撤的要求使蓝筹股受到青睐。部分激进的险资频频“举牌”,也引发市场争议。

  

展望明年,在监管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之后,部分险资的激进做法将收敛。分析人士表示,险资将寻求新的操作方式,长线投资将是其大方向。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将更多参与A股博弈。

  

资管行业变阵

  

各类主力机构力量的变化推动了资产管理行业调整。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邵健表示,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不愿意承担投资过程中过大的波动,以银行委外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提出了新的需求,基金业随之调整,很多过去高阿尔法的产品转变为低风险的混和基金,基金业“超低混”产品发展迅速。

  

近年来,投资者对固定收益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公募基金结构发生变化。目前货币基金规模占比超过一半,成为公募基金产品的主力。过去基金公司特别注重开发股票型产品,如今产品开发更为多元化,有针对性地开发定向增发、私募债、FOF等产品。预计明年基金公司将在固收类基础产品上叠加新的设计,打造“固收+”将是产品开发主流。

  

就保险资金而言,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湘怀表示,保险业固定收益资产占比从2015年初的64.5%下滑至201610月的51.66%,同时另类资产配置比例从2015年初的24%提升至201610月的34%。保险业虽然仍维持以固定收益类或类固定收益类业务为主,股权、股票、基金等非固定收益业务为辅的资产配置结构,但出现了固收资产占比下滑、另类资产配置比例提升的趋势。

  

产业资本是资管行业的“金主”,它们热衷于定向增发、并购基金等。针对这类机构的定制产品是当前资管行业的一大重点。

  

主力机构力量的变化也在影响券商的服务体系,不仅PB(向对冲基金等高端机构客户提供集中托管清算、后台运营、研究支持、杠杆融资、证券拆借、资金募集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业务量大增,研究服务也做出针对性调整。在申万宏源近日举行的2017年投资策略会上,首次开设“银行委外专场”。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陈晓升介绍,目前银行委外和险资对市场的边际影响大于公募基金。这类机构的配置需求大增,推动申万宏源研究所推出适合银行配置的“私募50”、“公募50”、“海外资管50”等资产配置名单和产品池。公募基金自上而下重逻辑,私募基金自下而上重个股推荐,银行则需要FOF产品推荐。

  

业内专家表示,如果市场在某一阶段过于推崇乃至追随某类机构的操作,则对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不利。只有进一步丰富机构投资者类型,才能形成健康的投资者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