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企改革主题持续升温,针对市场所关注的供给侧改革以及国企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供给侧改革下一步应“两能合流、两改互动”,对于国企改革来讲,年底之前可以期待,央企重组减少至100家之内有望实现,央企和地方混改以及员工持股的试点名单有望明确,随着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双轮推进,将为资本市场提供动力和保障。2017年将是国企改革开展之年,也是国企调整和分化之年,国企将继续重新洗牌、调整动荡,在资本市场和国企基金的杠杆作用下,好企业将更加优化,差企业将被兼并或出局。?xml:namespace>
要“两能合流、两改互动”
中国证券报:距离供给侧改革提出已快一周年,推进供给侧改革面临哪些问题?下一步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将如何推进?
李锦:现阶段的供给侧处在社会高度复杂化、利益多元化的矛盾突出期,供给侧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然而目前企业主体不主动,地方组织行动慢的现象很突出,使得供给侧改革面临着动力困境。现在不仅需要拿出一个供给侧改革总体方案,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拿出一个动力机制,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目前供给侧改革需要提供两个顶层设计,一个是供给侧经济改革总方案,一个是供给侧改革动力机制方案。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我觉得“新动能”或将为主要目标。
下一步应“两能合流、两改互动”。“两能”是新、旧动能要一起流动起来,培育新动能,改造传统动能,供给侧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于新动能的形成;“两改”是供给侧改革与产权改革互动起来。供给侧改革与国企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改革,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共同的终极点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的正确运行对以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的成败与否将起保障作用。或言之,没有国企改革的成功,便没有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国企改革核心是“放权”,关键要做到有三条,即市场化方向、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增强企业活力。同时,国企改革要避免“顶层设计依赖症”和“央企试点依赖症”,放开搞活,总结基层的经验。
国企基金激发改革新动能
中国证券报:如何才能激发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着力点是什么?
李锦:目前经济复苏乏力,培育新动力和实现动力转换是当务之急。采用“金融+”助推国企供给侧改革的方案来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将成为着力点。近期,由诚通牵头发起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新牵头成立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国新、诚通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源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际上已经形成国企供给侧改革中“金融+”现象。三个公司出现,是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有益探索。用基金平台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有利于解决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也有利于推进央企重组整合、去产能、混改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多个类似的基金平台有望成立,完成本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和结构调整。现在不少央企正在准备进行相关的尝试,比如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更灵活地掌控下属公司及新收购企业的股权,形成顺应市场需求的管理机制。作为管资本的重要尝试,基金是一种国资运营的市场化手段,地方政府也会纷纷效仿,银行也有支持的热情,将会出现的结果就是,可能远远超过四万亿乃至更大的规模。
基金应支持国企做强、做优,提高活力和竞争力,但应警惕部分国企借助基金在兼并重组中盲目扩张规模而忽略了效益,更有专家担忧基金会成为僵尸企业获取输血的新通道,而失去市场化退出的机会。因此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一方面,要有所不为,坚决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另一方面,也要有所作为,为产业结构调整保驾护航。
国企改革重点围绕四方面
中国证券报: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企改革四季度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李锦:四季度国企改革重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央企兼并重组进一步加速,整合到一百家以内有望实现。一方面是盘活存量,加快集团层面的重组,提升央企整体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是做好增量,实施专业化重组,整合同质化业务;二是去产能也将提速。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中央企业要用两年时间压减10%左右的过剩产能,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345户大中型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发改委要求央企和国有煤炭企业11月上旬完成去产能任务,因此11月钢铁、煤炭等央企去产能去僵尸企业的任务将加速进行。三是混合所有制将在相当范围内得到推行。混改将重点在三个方面推进,即在重组过剩中混合所有制的参与,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会加快落实和推进,地方混合所有制的速度将明显加快,央企试点和各地混改试点将全部落实到位。四是央企扭亏增盈、提能增效、瘦身健体动作将进一步加快,完成今年发展任务。